走进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给人第一感觉是一座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作为南京长江五桥“跨江第一站”的产业园区,江北新区研创园从零起步,从优越生态到便捷交通,从政府规划到教育配套,研创园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不断“奔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更像一座“造梦工厂”,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使命,这里的一切都将会板块的发展带来繁荣的前景,新的文化肌理正在将整个片区重新铺满。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承载时代精神的艺术。今天我们走近研创园背后的“筑梦者”王雨杨,倾听她和研创园建筑背后的声音。
“90后”建筑设计师初长成
十年前的6月,一个叫王雨杨的女孩,刚刚参加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从小喜欢画画的她,梦想着未来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此时的她,还没想到远在一万五千多公里之外的美国,将是她最后求学的地方,也没想到最终选择返回故里,参与家乡新区的发展建设。
2011年9月,王雨杨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本科,正式迈入建筑学大门,在旧城区住宅更新、居住区规划、高层建筑设计、古建筑保护和测绘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本科毕业后,王雨杨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高等建筑设计的理学硕士学习,期间作为实习建筑师参与了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大楼改造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本人完成部分在项目组长审图中零错误通过。
这段留学生活开阔了王雨杨的眼界,培养了她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王雨杨,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有文化自信。“文化是人类永恒的瑰宝,有着隽永的魅力与强大的力量。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汲取营养,同时了解别人的规则,守住我们已有的,让它更加丰富,更好地得到发展和传承。”王雨杨说,她期待可以用自己的青春,去浇灌家乡的土地,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获得延伸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年,王雨杨加入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管理办公室规划土地部,参与研创园建设与发展。区别于住宅产品设计的复制,王雨杨发挥专业优势,选择了产业园、写字楼等非标准需要创新项目的产品设计,这意味着要付出比常规设计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正是凭着这份勤奋和韧劲,这个沉稳又内敛的“90后”建筑设计师,迅速成长为项目设计管理的力量担当。
在建筑中读懂新区发展
研创园总体概念城市设计,长三角数据中心、南工大实小、胡桥路幼儿园等11项省、市重大工程建设方案设计,项目例会、专家意见汇总、设计图纸优化、企业对接沟通、办理验收规划手续等,都是王雨杨的工作范畴。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的见证。“我们做设计,不同建筑类型是跟区域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同步吻合的。”对于王雨杨来说,这也是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前期不仅需要去实地进行踩点、分析,增进对区域的了解,融合区域发展历史,也是必不可缺的工作。
“园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设计也不断地一遍一遍研究。”王雨杨表示,随着园区内新兴企业的增多,企业的一些诉求无法使原来的规划落实,除了完成城市设计和自建项目管理,王雨杨还承担着协助企业建设方案设计审批的工作,一方面确保每一个项目符合园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查漏补缺,提前筛查出不符合规范的设计问题。
从建筑规划到设计施工,到整个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新区的发展在日新月异。“我们现在的理念是在花园里建城市。”王雨杨介绍,将一个片区的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完善之后,再邀请企业入驻开发,更好地服务片区发展。
目前王雨杨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一块地从零开始,我首先要规划这里放置什么功能的房子,满足什么需求,然后考虑整个城市对这块地提出的要求。我们结合场地条件特色,决定建筑最终‘长什么样子’。”不仅考验着王雨杨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更给了王雨杨“筑梦者”的发挥空间。
作为建筑设计负责人,王雨杨不仅需要协调团队进度,还需要眼观八方,将先进的设计理念传递出去给入驻企业。在设计过程中,王雨杨结合自身对江北新区地理条件、历史文脉的分析,再用批判的眼光比较原先的城市设计与实际发展方向之间存在哪些矛盾,运用专业知识为设计团队提供全面的基础调研资料,共同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和掌握项目进度。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方法永远比困难多。”王雨杨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汇总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她积极参加专家方案评审会,汇总专家点评意见,编制园区建设导则,运用到后期实际工作汇总,不断地积累与改进。部门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也使王雨杨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种无形的肯定,也成为了王雨杨坚持的动力。
青春心向党 奋斗新时代
父母都是党员的王雨杨,从小接受党的教育,高一年级便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党校培训课程,17岁提交入党申请书,18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求学和工作中,党员身份给王雨杨带来了更多的责任感,办公桌上放置的“党员示范岗”桌牌提醒着她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雨杨在担任研创园团工委书记和党支部宣传委员期间,始终将服务企业和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积极搭建园区“青宁家”等各类青年服务平台;主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参观航天烈士纪念馆、南京滨江规划展览馆;创新开展合唱节、朗诵会、越野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引领青年热爱园区、扎根园区,扩大了党团工作有效覆盖面,提升了研创品牌的影响力。入职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单位优秀员工、优秀党员。
去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王雨杨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主动扛起“为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疫情爆发后园区各战线业务骨干提前返岗,作为一名网格员,王雨杨每天两次对所负责网格内的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期间南京市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疫情防控相关文件,她就一条条帮企业核实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一遍遍向不理解的企业解释安慰。对于沟通过程中的困难或障碍,王雨杨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直面挑战,为园区防疫复工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初心不改,从容前行,在高速发展的研创园工作环境中,王雨杨始终保持心境的平和,一步一个脚印,从容地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前行。在书香中成长的她长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保持对诗词歌赋、经典名著的热爱,从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王雨杨希望自己能“尊重设计本身”,继续为江北新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