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研院拨投结合合作取得新突破,华创微、小牛智能等一批实力企业量产扩产,龙芯中科、派格测控、科耐激光等一批领军“隐冠”务实发展,南智光电、镭芯光电、希烽光电等一批光电名企强势突进……
作为江北新主城内最有潜力的活力之城,江北新区研创园坐拥5000多家科技型企业、6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人口突破10万人,随着“产城人”深度融合,这片立于江之畔的“科创森林”愈加枝繁“业”茂。
今年,研创园以“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为主线,加足马力,向新而行,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掀起新主城建设新热潮。
01聚势成链产业集群热潮奔涌
研创园坚持以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通信、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前沿技术产业。
作为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阵地,园区在EDA领域超前布局,细分赛道里冲出多位“领跑者”。就在本月,聚焦EDA数字验证领域的芯华章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布局布线是数字后端EDA领域最为核心的基础性工具,去年11月,芯行纪发布数字实现布局布线工具AmazeSys,完成了我国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布局布线工具,实现行业塔尖“零的突破”。
目前,园区在数字验证、数字实现、模拟设计等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产品覆盖EDA产业全链条的70%,为人工智能、5G、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集成电路相关领域的庞大芯片需求提供了保障。
深耕细分产业“多点开花”,6月,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研讨会暨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建联盟启动仪式在园区举办。
壮大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创新能级,围绕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当前,园区聚集了博泰车联网、芯原微、长晶科技、楚航科技等数百家汽车电子上下游企业,努力打造涵盖芯片设计、电子模块、整车系统及平台、整车制造服务等环节的汽车电子产业链格局。
搅动人才竞争的“一池活水”,园区面向全管办和专业化公司,公开招募有能力、有意愿的招商人员。把热爱招商、适合招商的人才充实到一线招商岗位上,上半年已实现招商人员扩充超40%。同时,优化调整招商组织架构,打破原有分散的格局,通过部门统筹、中心支持、细分赛道的方式,持续开展“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常态化研究,梳理产业链企业目录、了解细分行业动态和政策,制定精准招商策略,释放招商引资强磁力。
今年以来,园区累计推进签约项目89个,投资总额约164亿元。围绕主导产业,新引进了专注研发和生产大功率微光核心部件的奥意科技、自主研发和生产远距离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的优达斯汽车科技、专注雷达和电子通信尖端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等;同时,推进芯原微电子、中安半导体、集萃智造、小牛智能等存量企业在园区进一步投资布局。
02涵养生态助创新主体由研到产
近日,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2024年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拟认定名单公示中,新区有8家上榜,其中研创园独占6家。
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骨干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的研发载体,是依托单位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沟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渠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此次入围的南京市高端射频芯片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设,拥有近70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配备总价值超千万元的高端研发测试设备,建有千级净化间。同时建有可靠性实验室,具备高温寿命、温度循环、恒定加速度等试验项目的验证能力,为高质量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美辰微电子落户园区三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在快速增长,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2023年营收突破3亿元。公司董事长邓青介绍,“公司拥有百余人的芯片研发设计团队,在光通信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局端市场占有率超过50%,居于行业前列。”
以“质”求变,科技是根本动力。
智能机的普及,曾让功能机一度沦落为“老人机”。
传统功能机使用的通信制式以2G、3G为主,极少能够支持5G网络。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低成本的4G/5G双模式功能机尚无供货,整个市场潜力仍有挖掘空间。正是看到了这个现状,新基讯成立伊始,就瞄准这个细分赛道持续发力。成立3年发布2款产品,成为国内率先推出量产级5G RedCap芯片的公司,并跻身全球公开市场5G芯片厂商的“TOP5俱乐部”。
“这是我们技术沉淀了两年半时间以来,研发的第一款芯片,通过不同的SoC加载形成了两款不同产品形态的芯片。分别覆盖5G物联网市场和轻量版4G/5G双模手机市场。”南京新基讯总经理程健介绍,这两款产品不仅能让消费者在享受高速网络服务时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代表着新基讯从研发迈入产业化阶段。
促进区域内各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各种产业要素之间的交流互动,今年,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
20000平方米的总部基地大楼建成并启用,装载了具有18亿门超大规模数字SoC全芯片级仿真加速验证集群、EDA共享实验室、原型验证实验室、通用共享测试实验室、可靠性测试实验室、高速信号测试实验室、射频通信测试实验室、芯片探针台测试实验室等新一批高水平公共实验室。
引导企业协同创新。依托EDA国创中心、南信大软件学院、“芯火”双创等平台,走访调研南大、东大等6所高校集成电路学院和中电科十四所等科研机构,全面加深校地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力度,吸引更多专家人才、科研成果落地新区。同时,把科创招商作为主赛道,签约引进新区认定科创类项目11家。
在新区“四大行动”指导下,园区聚焦研产新质路径,厘清“企地金”、促推“研试产”,深入600余家企业摸研推产,协同1300亩工业地落图调规,推进超10亿元基金汇源引流,已梳理155项成果并有33项投产。
03产城融合建设青春活力之城
你有没有想过,在办公室工作疲惫时,会有机器人给你递上一杯咖啡?手机小程序下单,不到两分钟,智能拉花咖啡机器人就会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制作完成,并由无人车送到手中。
这样的“机器人咖啡师”,来自集萃智造,可制作10多种咖啡且24小时全天候营业。“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但其制造、生产总是难点重重。只有呈现出与人状态十分接近的‘眼脚手脑’并用,才能执行传统机器人无法完成的高难度任务。”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及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赛道,一直是集萃智造主攻的方向。“今年,我们与新区再度‘牵手’,将在研创园新建产业化基地。该项目将聚焦人机共融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批量生产,我们也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期待在新区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谈及未来,骆敏舟信心十足。
城市轴线与产业轴线交织前行,得益于新区对五桥产业片区总体城市规划的提升,工业用地调规以来,园区得到众多新老企业的支持反馈。
部分前期受土地制约,被迫计划生产外迁的项目,强烈意愿在园拿地扩产;一批拿工业地项目顺利推进;一批生产在外企业,具备引流回迁潜力;数智赋能的“芯智信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地合作机会增多。
为确保行动高标推进,园区采用专班模式,前往深圳、上海等地学习工研相适、工业上楼经验,开展厂房立面、功能布局等标准化设计研究,超前摸排生产需求、储备优质项目,启动粤浦智造、05-28等地块建设和“芯片之城”产业性质调整,提升部分原有厂房仓库利用价值。
目前,五桥片区的芯片之城科创基地项目一期正进行紧张的幕墙和机电安装施工。作为全省最大的政企合作项目,该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考虑到园区未来频繁的产业运营及对外交流等日常活动,芯片之城科创基地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风景宜人的景观园林、河道水系和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建成后,预计可吸纳6.2万产业人口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
产业加持,研创园天然集聚着一众科技人才、精英青年。工作之外,大家同样需要精神的放松、情感的链接。
晨起喝杯咖啡,是许多年轻人开启新一天的“仪式感”。在研创园地标建筑孵鹰大厦1公里范围内,星巴克、瑞幸、拉瓦萨、COSTA、库迪、全幸、弹弹兽、JUMP匠铺……10余家品牌咖啡店与咖啡厅分布其中。“最初给店取名‘JUMP’,就是希望给园区的年轻人,一方跳出日常工作的天地。”店主老陈笑着说。
在“烟火气”中聚“才气”,针对产业载体,园区持续进行宜居宜业环境优化提升;针对就业群体收入高、年轻化需求,持续引入多家潮店名品;针对南农大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按新区总体布局推进周边研发创业、青春活力街区建设,真正让研创园10万产业人口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办事省心。